泽泰艺术网

首页 - 艺术热点 - X美术馆揭秘当代男性肖像的解构与重塑

X美术馆揭秘当代男性肖像的解构与重塑

2024-10-21 艺术热点 0

“X的收藏202:一个男人的肖像 ”展览海报 © X美术馆

继2020年馆藏展“瞬息时代的诗歌”与2023年馆藏展“少女的收藏101”之后,2024年夏季,X美术馆推出第三个馆藏展,以“一个男人的肖像”为题,聚焦61位当代艺术家近年创作的男性形象,汇集馆藏绘画、雕塑与摄影作品,援引相关文献、出版物与影像,通过回顾男性肖像创作的演变,对照今天艺术家沿袭传统或探索的笔法差异,讨论男性身份的内在寄义与复杂性。

展览“一个男人的肖像”分为六个单元,分别展现了今天的艺术家如何继承、思考并以自己的方式来回应肖像艺术的历史,怎样通过强调肖像中的面容、服饰、场景、物品甚至动物,来反映男性个体、群体与当下时代语境之间的关系。参展作品所流露出的日常生活细节交织出我们熟悉的复杂世界,勾勒出今天的社会状态,促使我们辨认出刻板印象、消费主义与权力关系的涌动并加以反思。正是这些肖像边缘、画面角落等微末之处的情绪与,再次使我们把目光投向本次馆藏展览中肖像作品的主体,也是我们凝视之后观照并比对自身的客体——男性。

“X的收藏202:一个男人的肖像 ”展览现场 © X美术馆

通过展览不难发现,在对男性形象的描绘上,艺术家们不再局限于传统的阳刚、权威或英雄主义视角,而是更加多元、深入地探索男性身份、情感、社会角色以及心理世界的复杂性。他们运用各种材料、技术和观念,打破传统肖像画的边界,创造出了一系列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它不再是人物外在形象的简单复刻,而是将肖像作为探索个体与集体、现实与幻想、过去与未来之间复杂关系的媒介,成为了艺术家探索人性、社会、文化乃至哲学思想的深刻载体。

现代视角的解构:古典叙事与当代的融合

沃伊特奇·科瓦里克,《巴克斯》,2020年,250x200厘米,布面丙烯 Vojtěch Kovařík, Bacchus, 2020. 250x200cm. Acrylic on canvas.

展览的序幕由当代艺术家对古典叙事的独到诠释缓缓拉开,其中,沃伊特奇·科瓦里克(Vojtěch Kovařík)于2020年精心创作的《巴克斯》(Bacchus)尤为引人注目。这幅作品以非凡的尺幅,跨越时空的界限,将观众引领至约公元前200年的古罗马时代,那里,酒神巴克斯正以其无与伦比的魅力,享受着古罗马人民的崇拜与欢宴。科瓦里克以其精湛的技艺和深邃的想象力,不仅重现了酒神那令人沉醉的欢愉形象,更在画布上织就了一幅关于传统与现代、神话与现实交织的瑰丽图景,让人在欣赏之余,不禁对古典叙事在当代语境下的重生与演绎产生无限遐想。

对沃泰克·科瓦里克(Vojtěch Kovařík)而言,图像学和神话是他创作的基础。他的作品常以宏大的尺幅、鲜明的色彩和强烈的感染力,赋予观者一种近乎雕塑般的视觉震撼。画面中,那些身形魁梧的男性形象,坦然自若地展示着他们的阳刚之气,却又不失讽刺漫画的诙谐与可笑,这种微妙的平衡,正是科瓦里克艺术魅力的独特所在。其作品中的人物图式,巧妙地唤醒了观众对毕加索立体主义风格的记忆,而其色彩斑斓、表现力极强的用色,则不禁让人联想到马蒂斯的热烈与高更的异域风情。通过对解剖学的刻意夸张与重塑,科瓦里克不仅营造出一种纯真无邪而又真挚动人的氛围,更在无形中挑战了传统意义上对于身体力量及外在权威的定义。

以科瓦里克为代表的艺术家们尝试在画布上投射的并不是某个既定的人物形象,而是一种现象化体验,他们将当代的时间与空间和古典时期进行交互并进行对谈,反映创作者向自我身份的探索与个性化的思想、情感。在《没有太阳的阿波罗》中,艺术家亚历山大·弗戈(Alessandro Fogo)引用了古希腊神话中光辉璀璨、象征光明与真理的预言之神——阿波罗的典故。阿波罗的名字源自希腊语,意为“太阳”。他常被描绘为光芒万丈、活力四溢的形象,引领着光明与希望的航向。然而,弗戈却以非凡的创意,颠覆了这一传统印象,通过大面积的深蓝色调,为观众开启了一扇通往全新视觉体验的大门。在这幅画作中,闭目休憩的阿波罗神像,在大面积冷冽而深邃的蓝色渲染下,更显庄严与沉静,宛如一位在夜幕低垂时分沉思的智者。背景的幽暗不仅与作品的标题“没有太阳的阿波罗”形成了直观而强烈的呼应,更引人深思:在失去了太阳的光辉后,阿波罗的形象与意义如何被重新诠释?

亚历山大·弗戈以其独特的艺术视角,将历史上的经典形象与个人情感、哲学思考相融合,创造出富含神话寓言色彩的视觉叙事。艺术家吸收并运用多种符号,为观众留下幻想的线索,激发观众有关自然规律与万物消长的感受。

创作手法的革新:材料与技术的交响曲

当代肖像作品在创作手法上也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多样性和创新性。艺术家们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画笔和画布,而是将多种媒介混合使用,创造出具有复杂层次和丰富内涵的肖像作品。许多艺术家利用摄影捕捉瞬间,再通过数字技术对图像进行加工、变形或重构,创造出既真实又超现实的肖像作品。这种跨媒介的实践不仅丰富了肖像的表现形式,也拓展了其表达的深度和广度。

费利佩·贝扎,《紫色的西佩托特克》,2017年,153.7x111.1厘米,墨水、石墨、亚克力、麻线、乙烯基、剪紙、蛋彩画 Felipe Baeza,Xipe Totec Morado, 2017.153.7x111.1cm.Ink, graphite, acrylic, twine, flashe, cut paper, tempera paintings.

艺术家费利佩·贝扎擅长以拼贴的手法完成绘画、版画创作。他长期收集各种携带着历史气息的剪报纸片,通过混合多种媒介来探索非传统的表达方式。贝扎的作品持续探讨个人身份与群体身份,关注身体的形态与精神的归属感。作为来自墨西哥并成长于美国的新一代移民,他以墨西哥与美国两地的文化差异为出发点,思考并探讨祖先的遗产与自我的认同,画作常呈现出多种文化背景的元素与情节。贝扎的代表作品《在差异中涌现》(Emerging in Difference)、《不要让别人注意到你等》(Don't draw attention to yourself)等七幅画作也同样试图超越着民族等类别的划分,该系列参与了2022年第59届威尼斯双年展。

此次展出的《紫色的西佩托特克》,是费利佩·贝扎(Felipe Baeza)结合个人经历与古代神话故事、古典绘画技巧进行再次创作。跳出传统叙事的创作手法,精确地捕捉了当下时代的特点,将阿兹特克神话中的重生之神与自我的身份认同联系起来,用饱经时间洗礼的剪报、麻线等特别材料创作。

特睿·阿布德拉,《反思室》,2020年,137x213.5厘米,布面丙烯,玻璃,闪光粉,热熔胶,金属,树脂,Trey Abdella, Chamber of Reflection, 2020. 137x213.5cm. Acrylic, glass, glitter, hot glue, metal, and resin on canvas.

美国艺术家特睿·阿布德拉经常在创作中挑战、突破传统绘画材料的表达形式,他会将日常寻获的小物置于画布之上进行实验场域创作。正如阿布德拉在采访中所说:“我喜欢玩材料和不同的绘画语言,寻找我可以加进去的东西,以新鲜的方式给自己惊喜。”在阿布德拉的作品中,他将个人回忆与美国千禧一代的成长经历结合,集结了来自电影、和互联网文化中的场景和元素,将美式传统节日生活和文化记忆在作品中巧妙地交融碰撞,融于本人对生活的感知,深度剖析了被埋没在公众视线之下的焦虑和不安。

主题内容的深化:从表象到灵魂的深度挖掘

当代肖像作品在主题内容上同样进行了深刻的探索,艺术家们尝试以第三人称的旁观视角重新审视并凝视“自我”,从而在自我与他者之间构建出一种微妙的对话关系。他们之中或延续了伦勃朗(Rembrandt Harmenszoon van Rijn)、约翰尼斯·古姆普(Johannes Gumpp)等人以镜为媒的手法,不仅捕捉外在形象,还在镜像的虚幻与真实之间,展开了一场场关于灵魂深处的独白,探索个体意识的无限深度,又或是将自我形象投射至多样化的物体之上,通过非传统的方式拓展“自画像”的概念边界。这种跨界与融合,不仅丰富了自画像的艺术语言,也为观众提供了更多解读与讨论的路径,激发了人们对自我认知、身份构建以及存在本质的广泛思考。

莎拉·鲍尔,《冯》,2022年,201.4x161.6厘米,亚麻布面油画,Sarah Ball, Von, 2022.201.4x161.6cm. Oil on linen.

英国艺术家萨拉·鲍尔(Sarah Ball)画面中的面孔打破了传统的性别规范,作品中的男性形象不再追求肌肉的完美线条或坚毅的表情,而是注重表现男性的内在世界和个性特征。她利用柔和的色彩、细腻的笔触或抽象的形态,通过描绘相貌、服饰、妆容等表现男性面部的微妙变化彰显其内在特质。正如鲍尔说:“我对人类状况的所有方面都感兴趣,包括性和性别,这是我们身份的内在特征。”

李然,《浪人和他的朋友》,2019年,90x120厘米,布面油画,Li Ran, Ranger and His Friends, 2019. 90x120cm. Oil on canvas.

艺术家李然专注于对图像、叙事及身份关系的探索。他的一系列绘画、影像实践中,对戏剧、舞台、表演的关注为其作品带来多种解读的可能性。《浪人与他的朋友》中,相互纠缠的仿佛映照了一组主客关系,在充满张力的画面上为“具象的身”与“抽象的魂”。二者之间无法分割又保持暧昧的距离,形成了自我与他者之间的激流暗涌。

范扬宗,《泳池系列—阳光男孩4》,2022年,140x320厘米,布面丙烯,Fan Yang-tsung,Pool-Sunshine Boys 4, 2022.140x320cm. Acrylic on canvas.

围绕个人与现实社会的深刻对抗,以范杨宗代表的艺术家作出了回应。他们围绕多样化的场所空间,借助绘画、摄影、装置等多种媒介,深刻挖掘并展现这些场所背后的独特文化意蕴,无论它们是真实存在还是虚构构想。

范扬宗本次展出的这件作品是他“泳池”系列作品中尺幅最大的一件,他利用画面的宏大构图拉高了观赏视角,营造出一种既广阔又平等的视觉体验,仿佛邀请观众以更加包容和平等的态度,共同审视画面中的每一个细节。画面中,各式各样的男性形象悠然自得地散布于泳池之中,传递出一种普遍存在的、被平等观看的权利与情感诉求。同时,画面中偶然出现的迷雾与迷障般的元素,如同隐藏在闲适表象之下的不安情绪,引人深思。

罗伯托·吉尔·德·蒙特斯,《濒危物种》,2021年,148.8x149.5厘米,亚麻布面油画,Roberto Gil de Montes, Endangered Species, 2021.148.8x149.5cm. Oil on linen.

泳池,这一原本带有潮湿气息、界限分明的社会空间,在艺术家的笔下,逐渐蜕变为一个充满个人情感的私密空间。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艺术家在创作中的严谨布局与精妙设置,这种对比不仅构建了艺术语言与情感表达之间的张力,还深刻体现了私密情感与公共领域之间的微妙拉扯,以及个人与社会现实之间的深层次对抗。

“X的收藏202:一个男人的肖像 ”展览现场 © X美术馆

艺术家通过场所的选择与表现,不仅探索内心的情感世界,也承载了对社会责任的深刻思考。他们的作品超越了单一的表现手法,以更加细腻、丰富乃至隐晦的方式,传达出深远的精神内涵。

“X的收藏202:一个男人的肖像 ”展览现场 © X美术馆

肖像不是既定的图像,而是一张不断与变化中的社会规范相配合的面具,它们不仅是视觉的呈现,更是时代的镜像,深刻揭示肖像创作背后的历史语境,映射出当时的文化价值取向、权力架构以及技术进步所赋予的表现力。当时间消解了肖像画中特定人物的具体身份,诸多作品的标题或许终归落到极具普遍性的描述上。作品所流露出的日常生活细节交织出我们熟悉的复杂世界,勾勒出今天的社会状态,促使我们辨认出刻板印象、消费主义与权力关系的涌动并加以反思。

据悉,展览将在X美术馆持续展出至2024年10月20日。(作者:韩晓雪 资料来源:X美术馆)



标签: 艺术热点

猜你喜欢

网站分类